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5月12日在旧金山表示,建议喜爱收藏的海外华人华侨多学、多看、多问、少买,花费金钱和时间去提高自身鉴赏水平远比买到赝品更值得。 应南海艺术中心邀请,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熊昌良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光尧、书画部副主任曾君、宫廷部副主任王跃工12日下午为旧金山湾区华人华侨举办“文化中国·名家讲坛”-故宫博物院专家讲座及文物鉴定活动。 ...
“棋和棋桌”: 象牙 1750~1800年 兰吉特•辛格的黄金王座。该王座用饰有花朵和叶子图案的金片装饰,生动体现了旁遮普锡克教统治者兰吉特•辛格大君著名的奢华风范。 梅瓦尔的阿玛尔•辛格二世像 科塔的拉姆•辛格二世游行图 不透明水彩画 约1850年 由故宫博物院、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联合举办...
4月19日上午,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(图中)抵达台北故宫博物院,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举行“两岸故宫交流会议”。 今年4月中下旬,首次以故宫博物院院长身份赴台的单霁翔,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。对于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品何时亮相北京一事,他表示,这需要各方的努力,“(两馆)可以通过及时沟通来确定合作内容”。 单霁翔说,目前台北故宫的文物不能到...
他是北京故宫掌门人,上任一年多来,与同仁一同保障超过1500万故宫游客的安全;他自称故宫“看门人”,去年一年,他在故宫弯腰捡垃圾不下千次;他有一个“故宫梦”———“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”,为了这个目标,他倡导全紫禁城禁烟,推动“平安故宫”计划,每...
很多年以来,每当我观看与北京故宫有关的影视剧,包括历史剧、宫廷剧和戏说剧等,都要习惯性地做一下“鉴定”,看看剧中紫禁城内的场景是在影视城里拍摄的,还是在真的故宫里拍摄的。如果是前者,我觉得虽然片子的真实度看上去欠一些,但毕竟没有在真的故宫里折腾,不会损害故宫的建筑和文物,因而欣赏起来特别轻松,无忧无虑;如果是后者,我就会揪着心看,结果很不舒服,总觉得这些现代影视作品拍得再出...
王开儒将复原后的神龙《兰亭序》贴与冯承素本、定武石刻及《圣教序》(王羲之行书样本)同陈一案,进行对比。 胡向明 摄 3月23日,河北唐山学者王开儒以翔实资料佐证再现了“国之重宝”神龙《兰亭序》贴原貌,并再次质疑藏于北京故宫[微博]博物院的冯承素摹本《兰亭序》为明代赝品。 《兰亭序》又名《兰亭集序》,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大都市会稽(绍兴)撰写,共计324字。此书法具有极高...
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清明小长假,今天上午,故宫[微博]博物院宣布将对御花园试行分流疏导和短时限流。故宫表示,这一措施将在今后游客高峰时段继续实施。 同时,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,故宫上午宣布,自4月1日起,除法定节假日和暑期(每年7月1日至8月31日)外,将在全年正式实行周一下午闭馆的措施。 根据分流方案,将采取御花园内东、西分流,观众由南向北单向参观。这意味着,从琼苑东门进入御花园内的游客只能参观...
两会前“游人刻字”、“筒子河乱扔垃圾”的消息,将故宫多年来游客增长带来的管理难题再次摆上台面。 年接待观众1500万人次,最高一天游客突破18万。这样的数据让这座古老的皇家宫殿着实有些“吃不消”。尤其是在游客文明素质还不够高的情况下,随地扔垃圾的情况很常见。身为故宫院长的单霁翔,去年也弯腰捡了上千次矿泉水瓶、烟头。 两会期...
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今年提交的两份提案,都与维护故宫的安全游览秩序有关。 设立“文化遗产日”、开展全国文物普查、大运河和北京中轴线申遗……这些已经成为现实的国家文保举措,离不开一个人在背后长达10年的默默推动。他就是单霁翔,国家文物局前局长,现任故宫“掌门人”。此外,他还是一名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。过去10年间,单霁翔提出...
1月28日,一名小游客被挡在了故宫门外。昔日的人流涌动变成了空旷安静,故宫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。本报记者 陈 曦 摄 从今年1月1日起,故宫博物院宣布将进入淡季运营模式,从全天无休,试运行为每周一运营半天,直至3月31日结束。这是针对多年来巨大的客流量给故宫带来的压力,而在淡季作出的调整,也为文物保护和古建修缮维护工作争取了时间。 故宫运营时间的调整不免影响到游客的游览规划及参观流程。据记者...
玉辟邪,汉,长13.2cm,宽4.8cm,高8.6cm 玉料青褐色,圆雕异兽,卧状,圆目,张口,头顶有角,身有翼,长尾。 汉代,造型艺术有很大的发展。许多动物、人物题材的作品形象生动,取材广泛。其中尤以各种不同形式的异兽最引人注目。这些异兽被赋予了超自然的特性,造型上有很强的气势。目前,在汉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已发现了数件此类玉制作品,传世玉器中也有少量遗存。这件玉异兽形状劲健雄伟,神态凶猛...
玉夔凤纹樽,汉,高12.3cn,口径6.9cm,足径6.8cm 樽白玉质,有褐色沁斑。此樽有盖,盖面隆起,中心凸雕一花瓣形纽,纽周凸雕3个鸟形伴纽;器身表面有带状夔凤纹和谷纹,间刻小勾云纹;一侧有环形柄,顶端形成简单云形出廓,上饰一兽面纹。底有3个蹄形足。 此器造型端庄,图案精美,系仿青铜尊而作。早先它曾被认为是盛化妆品的奁。1962年,在山西右玉县大川村发现了一批青铜器,其中有两件器物上...
玉镂雕双龙首佩,战国晚期,长13.5cm,高7cm,厚0.3cm。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战国晚期墓葬出土 佩青玉制,有色变沁斑,薄片状,整体呈“弓”字形。佩以中线为对称轴,对接双龙,两端雕龙回首仰视,唇吻部位卷曲夸张。龙身短而宽,饰凸起的谷纹,谷纹以短阴线勾连。佩中部廓外上、下镂雕云纹,上部及两下角都有镂雕的孔洞,可穿绳。 这件玉佩为成组玉佩中部的中心玉件。这...
玉龙首璜,战国晚期,长17.4cm,高6cm,厚0.3cm。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出土 璜玉料暗青色,局部有因埋藏浸蚀而产生的色变,片状,弧形,约为三分之一圆周。璜两端雕侧面的龙首图案,其形似兽,耳贴于颈部,上唇厚大,下唇尖细,嘴部镂空且刻有齿纹。璜身饰凸起的谷纹,谷粒间以细阴线勾连。璜的上部中间有一小孔,供穿绳系挂。 龙首玉璜在商代已出现,一般为单龙首,璜体似龙身。西周时期出现了双...
兽面谷纹璧,战国晚期,璧径16.5cm,孔径4.8cm,厚0.3cm。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战国墓出土 璧玉料呈绿色,因埋藏产生褐色沁。璧较大,略薄,两面饰纹相同。璧外缘和近孔边缘以单阴线为界,中部以两周阴线隔为内、外两区。内区饰谷纹,谷纹微凸起,呈旋状,其上又加阴线旋纹。外区一周饰3组双身兽面纹,兽面较宽,朝向内孔,以细阴线刻出,兽面两侧有伸出的肢体,细而长,似蛇身,交叉盘绕,兽面及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